会员登录

四川省绿色发展促进会

案例推荐|乡村振兴四个成功模式
发布时间:2021/10/08 文章来源:农民问题研究所 分享:

案例1



宁夏昊王


构建产业化联合体 促进抱团发展



昊王优质大米产业化联合体成立于2018年,由宁夏昊王米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各产业相关公司、合作社、联合会、家庭农场、优质水稻种植大户及相关服务机构等32家成员单位共同发起组建成立,围绕优质粮食种植、加工、销售,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撑,建立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涵盖良种繁育、金融保险、文化传媒、生态餐饮、园艺果蔬、畜牧养殖等多功能业务,实现“1+1+1>3”的聚变效应。截至2020年底,联合体实现总产值10亿元,带动农户9500户,户均增收8200元。  
一、搭建服务平台,夯实发展基础。联合体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大米产业发展和年度生产计划,提出水稻种植品种、收购质量标准和生产种植要求。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纽带,为各成员单位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植保作业、绿色防控、技术指导培训、信息化管理等服务,推行种植环节“品种、培训、耕种、施肥、植保、管理、收获”七统一标准,通过多种方式建设五优(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价格优)水稻种植基地,集约土地资源,进行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生产。  
二、打造科技平台,实现产品增值。联合体不断加强产学研联合,以科技研发为载体,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品质,提升产品价值。
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科研院校、农业技术专家、村队土专家等共同组建校企社产学研合作基地。与浙江大学、宁夏大学建立东西部科技研发战略合作关系,承担项目研发,优先应用科技成果,推动产业发展。
二是强化现代化装备应用。联合体广泛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以“品管、交易、品牌、烘干、仓储、加工、销售、配送”标准化流程化管理方式,开展稻米精细化生产,确保获得稳定增值收益供联合体全体成员共享。创新加工工艺。联合体创新大米5D加工工艺,开发“冷鲜香”系列产品、昊王“红宝米”等高端大米,创新产品类型,注册“昊王”商标,利用市场资源提升品牌效益。  
三、构建金融平台,解决融资难题。联合体借助核心龙头企业的主导效应,提供多元化金融保障,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一是设立联合发展基金。联合体内成员共同出资,设立联合发展基金,由金融机构按照1:10比例放大贷款,帮助联合体成员单位及小农户解决贷款难的问题,为生产、种植、农资等提供资金便利服务。
二是搭建“粮食银行”服务平台。探索开发了粮食银行“存转销、兑换、续存、转存、担保、贷粮、代存”七大功能,为联合体成员单位提供粮食储存服务,农民在通过契约方式保障粮食所有权的同时,将粮食经营权以“定期”或“活期”的形式过渡给企业,获得每年6%的分红,并按约定进行粮食提取或兑换。
三是建立农业保险保障机制。联合体以金融保险机构为支撑,为联合体成员单位及小农户提供农业保险等服务,实施开展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提高成员单位的风险防控能力,促进稻米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案例2


郑州龙湖镇泰山村


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撬动模式



位于郑州市南大学城龙湖镇境内,距郑州 16 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 20 公里。占地面积 5000 亩,辖 9 个自然村,7 个村民组,现有人口 1500 余人。

结合黄帝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林业立村、生态富村、旅游活村、文化强村”思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2007 年,在外经商多年的乔宗旺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利用紧靠郑州市区的区位优势和黄帝文化的品牌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产业”方案打造泰山村特色旅游村。
泰山村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河南省最美乡村”“河南省文明村”“河南省生态村”“河南省特色旅游村”等诸多荣誉称号。


产业规划


(1)引进国内知名文旅品牌千稼集,通过文旅产业引爆村庄
引进河南千稼集农业旅游观光有限公司与泰山村合作,建设了千稼集景区,按照“原味乡村”“民国风情”“激情岁月”三大主题,布局农耕文化演艺、民俗特色小吃、民间演艺表演、休闲游乐体验、主题情景客栈、绿色有机农场六大产品业态,布局地方名小吃、农副产品、茶馆戏台、文创产品、主题客栈、民俗演出、情景演艺、历史店铺、儿童娱乐、竞技游戏和创意农场采摘园等对多元主题业态,供游客体验浓郁深厚的中原民俗历史文化和乡土乡情。
(2)合作经营打造万亩高效农业产业园,夯实产业基础
千稼集与当地农民采用合作经营的方式打造万亩农场,通过集中耕作,精细化管理,生产绿色有机杂粮蔬菜。实现统一配给,从源头上保证千稼集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游客还享受纯天然农土特产和土法加工食品,充分享受好看、好吃、好玩、好游、好住、好购、好心情的“七好”快乐体验之旅。
(3)发展新型养老产业,打造新型乡村养老典范
2016 年,泰山村与上海和佑养老集团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计划在泰山村联手打造新型乡村养老典范,建设可安置 5000 名老人的乡村养老项目,打造“城市老人到乡村寄家养老”特色示范村。“乡村寄家养老”模式让城市老人到近郊寄家养老,既有家的感觉,也能呼吸新鲜空气、品尝有机食品,以及享受护工细心的照料和社区医养服务中心的健康管理。
(4)发展培训产业,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基地
泰山村每年承接各项培训 20 多万人次,泰山村有大中小会议室 8 个,其中一号会议室可以容纳 550 人;可接待 2000 人同时就餐,可容纳 1000 人入住。有高空培训装置2 座,高空攀岩墙 1 座,地面培训设施如逃生墙、背摔台、电网等多处。泰山村先后被郑州市教育局指定为郑州市中小学校外活动教育基地,被郑州市人民政府明确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被郑州大学、河南民生学院等大专院校明确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被新郑市人民政府指定为新郑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基地。


运作模式


(1)独创千稼集与泰山村村民合作的经营模式
公司对外招商,免租金、免装修、免流动资金、免物业费、免管理费、免营销费,为商户提供统一采购的食材,收入扣除食材的成本后双方五五分成,商户承担自己的人力、水电气成本,公司承担人力和推广费用。

公司建立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商户成立了商户委员会,对中心的采购、配送进行监督,经营风险由公司承担。在这里经营的商户一店一品,不重复,避免恶性竞争。
(2)泰山村走出了一条中国农村振兴的道路
泰山村没有完全依靠政府帮助,自力更生走出了一条中国农村振兴的道路。每个自然村的文化内涵、品位都不一样,只有深挖文化和生态,通过优良的生态和优质的服务,把文化和生态优势转化为生产力,把乡村文化以及青山和绿水变成经济和社会效益,才能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案例3


山东淄博中郝峪


综合发展模式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博山大山深处,距城区 40 多公里。中郝峪村共 113 户、364 人,全村耕地面积 80 亩,山林、果林面积 2800 亩,是纯山区村。
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实施“公司 + 项目 + 村民入股”的综合性发展模式,全村人人是股东、户户当老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体发展。
中郝峪村把乡村旅游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导产业,农旅融合、旅商融合,从小微起步,步步规范,事事创新,不断探索山区村庄发展乡村旅游的新路子,2017 年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 2800 余万元。先后获得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好客山东最美乡村”和“乡村研学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产业规划


(1)大力发展乡村养生养老产业
中郝峪森林覆盖率 96%,夏季平均气温低于 26℃。依托天然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养生养老产业,改造建设各类康养住宅 32 户,配套康体休闲、无障碍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发展医疗服务、休养康复、农耕体验等服务,形成居住—养老—休闲—康复—医疗等功能完善的新产业。截至目前,外来定居新村民 70 户,全村年接待康养人数超过 3 万人次,获得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称号。
(2)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度假产业
村集体把村内 60 户 180 多间闲置房屋有偿收回,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外貌力图凸显山村风貌,内部更加注重现代舒适,用来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产业。同时对全村妇女进行家政服务培训,每户院落配有一名管家服务员,持证上岗。制定《中郝峪幽幽谷民宿管理服务标准》,严格落实民宿标准化服务,让游客感受家一般的温暖。
(3)大力发展高标准农业旅游产业
规范建设农家乐超过 100 户,其中 10 家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25 家被评为山东省五星级或四星级农家乐。统一农家乐管理标准,制定行业规范,统一配送餐饮用具,达到省级农家乐卫生安全标准。突出家庭接待特色,游客接待户户有“绝活”,在不同农家感受不同的休闲体验氛围,村民全员进行旅游接待业务培训,旅游接待从户户“游击队”转变为整村“正规军”。


运作模式


“中郝峪模式”: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重点,推动农产品生产、餐饮、医疗、教育等服务有机整合。建设美丽乡村,着力于村容村貌整治、生态修复、特色挖掘以及合作社建设。同时进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鼓励村民以土地、山林、资金、劳动力入股,创新出“公司运作 + 单体承包 + 全体村民入股”的运营模式。
做活“公司主导 + 村民入股”的统一运营管理模式:幽幽谷公司对村子进行统一开发、运营、管理和推广。村民以田地、农家乐、餐馆等入股运营公司,与公司利益紧密绑定,形成运营合力。一方面解决了中郝峪乡村旅游的服务标准、项目建设、品牌推广等问题,另一方面带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在公司里,村集体占 21% 的股份,剩下根据村民自有房产、果园、劳动力等各种资产价值配相应比例股份。除经营收入以外,每年获得公司分红。在经营上,公司统一负责村子的项目开发、运营和宣传。公司统一运营分配客人,业户只负责搞好接待、服务工作,不得擅自接待客人。村庄所有项目价格全部由公司统一制定、统一收费。

案例4


沂水县尹家峪


田园综合体模式



素有“林果之乡”“蜜桃之乡”“长寿之乡”的沂水县泉庄镇是尹家峪田园综合体的所在地,位于沂水县城西北方向, 也是临沂市西北大门。
齐鲁大地乡村振兴的未来样板。更舒适的人居生活空间,向往的生活预演。“未来田园”尹家峪,在国人田园生活的理想与现代科技大发展背景下,是更超前的田园综合体模式:有高新科技下更优质、健康、高效的农产;未来感的游憩理念和设施,让游客得到更好的休憩;当地居民生活品质、收入、幸福感全面提升;三产融合更顺畅、城乡一体更紧密。规划主要依托山水林田的优势,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将尹家峪田园综合体打造成长三角地区的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旅游“后花园”和产业转移“大后方”。
“崮乡田园美·沂蒙花盛开”尹家峪是首批山东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投资20亿元,年可接待游客200万人次。


总体规划


空间规划“一心一廊三带九区”,一心即入口服务中心,三带为入口服务带、花田风光产业带、崮上连廊旅游带,九区为桃花潭水入口服务区、桃花溪谷核心区、科技农业种植区、林果农业种植区、崮上桃园种植区、创意农业种植区、七彩崮园观光区、东汉崮景区、天上王城景区。核心场馆五朵桃花造型综合体已落地,分别为快乐芒果、航空航天主题、鱼菜共生、台湾风情、橘子布美学等高品质体验馆。并打造雲水间精品民宿和雲悦服务中心。尹家峪田园综合体依托沂蒙山水践行未来田园的样板,是齐鲁大地最具影响力的农旅融合、景田一体、产村联动的田园综合体。


运作模式


(1)做市场,提炼品牌升级方法新招
尹家峪田园综合体重视市场开发,将宣传推广贯穿始终,坚持用市场化思维运营整个项目,做好线上平台推广、线下实地推广、微信网站推广、电视广播推广、产品包装推广,先后推出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制作《梦回崮乡》微电影、《感恩尹家峪》、《亲亲你的酒窝》歌曲及MV、《走进尹家峪》和《临沂·尹家峪田园综合体》宣传片
(2)“七化一体”,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
尹家峪田园综合体重视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坚持社企一体、村社共兴,用有机的标准生产高端农产品、用可追溯的手段控制质量、用管理企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用互联网的思维营销市场,走出一条土地股权化、生产有机化、质量可追溯化、经营电商化、管理企业化、扶贫精准化和农旅一体化“七化一体”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3)“企业+合作社+金融机构”,实践多层分配收益模式
整合项目地20个村庄,人口2.3 万,7100户,贫困人口1000多人,约900户,约4万亩的农民桃园,进行社会化平台管理,实现社会化服务于农民,联合金融机构对桃园进行投资,实现资本运作,改良提升现有桃子品种,做到一年四季有桃。对整合的桃园以企业、合作社、金融机构三方合作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培训,对鲜桃通过不同渠道(鲜果市场、深加工企业、网络等)保底销售,不流转农民的土地,保障农民各项收入每年递增,保障贫困户稳定脱贫,在此基础上做大做强桃产业,形成桃产业链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