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四川省绿色发展促进会

02秸秆旋耕混埋还田技术(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 )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2021)》 农办科〔2021〕28号
发布时间:2021/11/09 文章来源:秸秆86% 绿洁兴农 分享:

官宣《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2021)》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秸秆1

序号 02


技术类别  :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


技术名称 :秸秆旋耕混埋还田技术

图片

技术内涵与技术内容 :

秸秆旋耕混埋还田技术以秸秆粉碎、破茬、旋耕、耙压等机械作业为主,将秸秆直接混埋在耕作层土壤中。秸秆旋耕混埋还田一般需要进行两遍秸秆粉碎,即在农作物收获时将秸秆粉碎一次,然后利用秸秆还田机将抛撒在耕地表面的秸秆再粉碎一次。经过两次粉碎,秸秆切碎长度≤10cm,切碎长度合格率≥95%。秸秆混埋还田一般需要进行2―3次旋耕作业。东北地区的耙耕混埋可视为旋耕混埋的特例。


技术特征 :一是机械作业适宜性广,既适合中小型拖拉机旋耕作业,也适宜大马力拖拉机旋耕或耙耕作业。二是可实现秸秆与土壤的充分混合,有利于促进秸秆快速腐熟。三是可选择多种复式作业,既可采用施肥、旋耕、播种与镇压等复式作业,也可选择施肥、条旋、条播与镇压等复式作业。


技术实施注意事项:一是对于年降水量不足400mm、存在严重风蚀风险的雨养旱地,严禁进行秸秆旋耕混埋还田。二是收获机要加装均匀抛撒装置板,抛撒均匀率≥80%,覆盖率≥95%。三是注重深旋,提高作业质量,旋耕深度一般达到15―20cm,否则易导致耕层过浅、作物易倒伏,耕层秸秆积累过多、土壤松散透风等问题。稻作区既可使用大中型旋耕机或反转灭茬机进行旱耕深旋作业,也可选用犁旋一体复式机作业,还可使用水田埋茬耕整机进行水整秸秆还田作业。四是个别地区根据轻简作业的要求,可进行一次性旋耕作业,但必须以满足下茬作物播种要求为准。五是为解决长期秸秆混埋还田耕层过浅的问题,应适时开展深松或深耕整地,以3―4年一次为宜。六是因地因时开展秸秆还田,尽量趁秸秆青绿时进行机械粉碎和混埋还田,按照还田秸秆的碳氮比和土壤残留氮肥量,适量配施氮肥或适度增加前期氮肥用量,以促进秸秆快速腐熟。


适宜秸秆 :除病虫害严重或具有连作障碍的农作物秸秆外,都适宜混埋还田。病虫害严重或具有连作障碍的农作物秸秆应收集离田,妥善处置。


可供参照的主要技术标准与规范 :

《DB42/T 1171.1-2016 秸秆还田机械化 第1部分:水稻秸秆作业技术规范》

《DB42/T 1171.3-2016 秸秆还田机械化 第3部分:油菜秸秆作业技术规范》

《DB41/T 1250-2016 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规程》

《DB41/T 1251-2016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规程》

《DB23/T 1842-2017 黑土区大豆玉米轮作下秸秆还田技术规范》

《DB23/T 2046-2017 黑龙江省北部大豆小麦轮作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规程》

《DB21/T 2791-2017 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

《DB14/T 1593-2018 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轮耕技术规程》

《DB13/T 2985-2019 水稻秸秆还田技术规程》

《DB21/T 3149-2019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

《DB23/T 2558-2020 水稻秸秆还田氮肥合理配施技术规程》

《DB23/T 2608-2020 水稻反转式旋耕秸秆全量还田技术规程》

《DB31/T 1285-2021 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规范》


秸秆2

来源:农业农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