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的定义,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CO2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CO2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达峰(peak CO2 emissions)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碳中和是指由人类活动造成的CO2排放量,与CO2去除技术(如植树造林)应用实现的吸收量达到平衡。
1.2 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
对照碳达峰的定义,碳达峰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习近平主席已代表中国政府宣示,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达峰年份基本确定,而且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可以率先实现碳达峰,但到目前为止具体峰值尚未公布。事实上,电力行业除CO2外,SO2和NOx也都有排放达峰的过程,如中国电力行业SO2排放在2006年达到峰值1320万t, 此后逐步下降到2014年的620万t, 2015年快速下降至200万t; NOx排放量在2011年达到峰值1107万t, 此后逐步下降到2014年的620万t, 2015年快速下降至180万t,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尽管中国燃煤电厂基本上均实现了烟尘、SO2、NOx超低排放,但2019年电力行业的SO2和NOx排放量仍分别高达89万t和93万t。根据IPCC碳中和的定义,CO2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等。事实上电力行业只要发电就会排放CO2,表1是IPCC发布的全球各种电源发电的CO2平均排放强度。可见,不论是何种电源形式,只要发电都要排放CO2。对于化石能源发电,即使加装碳捕集工程(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或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由于脱除效率所限,也是排放CO2的,因此电力行业自身实现碳中和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在保障电力供应的同时,电力行业尽可能减少CO2排放。所有国家碳中和时电力行业都应有一定额度的CO2排放,所以电力行业碳中和不是CO2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