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打造高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方案
张林波 宝明涛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编者按
三江源生态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生态屏障,与长江、黄河两个国家重大战略都直接紧密相关,是维系长江、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草地是三江源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兼具经济资源和生态资源两重属性,由于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缺失,生态产品并没有成为当地农牧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导致三江源区“人-草-畜”关系失衡的主要原因。本文在中国工程院“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项目的长期研究基础上,征询众多院士专家意见,形成本文观点。
01
践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国家
赋予三江源的光荣使命
02
三江源区优质生态产品
供给能力尚不充分
生态保护补偿还难以充分调动农牧民积极性。草地是三江源区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兼具经济资源和生态资源两重属性,既可以生产畜牧产品,也提供生态产品。现有补偿模式不能解决三江源农户生计问题,农牧民收入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生态产品为牧民贡献的转移性收入仅占牧民总收入的两成。由于当前生态产品价值还未充分实现,没有成为农牧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和收入,导致农牧民在实际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只看重草地的经济资源属性和畜牧产品的经济生产功能,而忽视了草地的生态资源属性和生态产品生产功能,只能简单通过单纯增加牲畜的数量来提高生活水平。只有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使生态产品也能成为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才可以充分调动农牧民生态保护提升生态产品生产的积极性。
03 深入推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的几点建议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高位谋划布局以破解相关体制机制障碍。一是建立三江源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综合试验区,出台《三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国家试验区实施方案》,对三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出总体要求、目标和重点任务。二是成立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青海省及黄河流域上下游地区参与的三江源区生态产品保障与价值实现领导机构,加强流域上下游统筹。三是选择工作基础好、条件较为成熟的县市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示范,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牵头负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顶层设计和推进实施。
一是国家继续加大生态保护投入力度。在原有生态保护资金投入基础上,国家继续加大中央财政投入,行使公共性生态产品投资人的角色;依托“山水林田湖草”工程,加大对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重要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自然遗产地等各类保护地的投资,增强生态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二是建立完善三江源区生态产品技术监测体系。依托三江源区已有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进一步补充完善,建立以能够反映区域水质水量、草地质量等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状况的技术监测体系。三是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大落实三江源区义务教育,提高专业化和职业教育水平,提高三江源牧民的从业技能,促进牧业人口转移、促进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建立政府购买牧民生态产品的生态补偿新模式。在原有草原奖补等补偿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际反向竞标和绩效支付的市场化补偿经验,国家根据草地生态质量按质论价给予牧民生态补偿,使牧民收入与草场生态质量挂钩,自觉平衡好畜牧生产和生态产品生产关系。二是完善与生态产品质量挂钩的水权交易机制。以三江源区出境断面水量、水质制定生态产品价格标准,建立健全基于干净水源量、质的三江源区水权交易机制。三是探索建立长江流域生态资源总量配额跨省交易制度。研究制定长江流域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要素的总量配额,构建基于数量、质量、生物量等各种要素之间的换算方法、交易价格体系,搭建流域生态资源总量配额跨省交易平台,实现流域生态资源有效配置。
(四)以异地开发模式促进三江源区实现主体功能定位
我国已有实践表明,通过共建产业园实现异地协同开发,在解决公共性生态产品市场失灵难题的同时,有效地控制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规模和工业化发展开发强度,是一种实现重点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定位的重要手段。以黄河中下游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省市作为对口帮扶地区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青海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较好的西宁、海东、格尔木、德令哈等地区作为异地开发的承载区,建立1个三江源州县对应1个承载区和1个对口帮扶地区的“1+1+1”异地开发机制,三方共建异地开发工业园,按比例分享GDP、税收,引导三江源区人口产业转移,减小三江源区人类干扰强度。
一是积极推进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充分发挥农牧业合作社在解放劳动力、缓解草畜矛盾和实现生态资源资本化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农牧民将草场、牲畜等生产资料,以入股、租赁、抵押、合作等方式流转,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化,使合作社成为促进三江源区经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力推手。二是巩固强化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管护员岗位数量、岗位期限和续聘要求,建立长效稳定的公益岗位资金保障,使公益岗位成为牧民长期、稳定、固定的就业途径,充分调动牧民群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三是充分发挥三江源国家公园“国家所有、全民共享”的核心定位。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活动,发展以科研、科普、环境教育及探险为导向的生态服务产业,通过生态三产替代牧业一产,减轻草地的畜牧业承载压力。